奶龍動漫在外網爆紅,國內外反響兩極化

喜歡在TikTok刷視頻的夥伴們應該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最近,大眾頂級國漫現象級IP奶龍頻繁出現在自己的首頁上。現在只要在外網的任意一個短視頻平臺搜索奶龍(Nailong),就會看到封面是奶龍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播放量的視頻。
當然,你不僅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奶龍,還可以在馬來西亞的商場、吉隆坡的百貨商店,甚至烏俄烽火地帶上看到它的身影。
很多人肯定納悶這“黃桃罐頭”怎麼跑到國外去了?其實這事也不複雜,已經有相關人員做了視頻解說。起因是一位網友在TikTok上求助,無論自己發什麼表情,他的女友只會回復一張帶著阿黑顏表情的黃色不明生物的表情包。
本來這是一條平淡無奇的求助視頻,結果卻意外走紅,收穫了數百萬的播放和轉發量。從此,外網就像被亞空間腐化一樣,人們開始到處傳播奶龍表情包,從TikTok火到Ins再到YouTube,奶龍帝國已然建成。
已經在國內熱度大減,卻在外網死灰復燃的奶龍,究竟有著什麼魅力讓一大群老外如此癡迷?
我們把視角轉回國內,奶龍是一個誕生於2020年,近兩年開始崛起的國漫IP,主要面向10歲以下的小朋友,定位類似於《小豬佩奇》、《超級飛俠》、《海底小縱隊》等作品。
簡單來說,奶龍就是網絡電視兒童頻道裡再常見不過的子供向3D動漫。有過帶孩子經驗的朋友,肯定對這類作品不陌生,不管小孩子怎麼鬧,動畫片一放瞬間就安靜下來。
從動漫形象設計的角度來看,奶龍是一只有著大肚皮,還帶點呆萌可愛屬性的吃貨,形象說不上多好,但和一眾陰間動漫(瘋狂小糖、雄獅少年等)相比,奶龍也顯得憨態可掬了起來。
然而,就是這麼一只形象良好的龍,卻經常擺出流口水或痴呆的詭異表情,還經常發出些“擬人”的真音亂叫(簡稱YJ)和癲癇般的舞蹈,可愛的印象蕩然無存,因此被熱心網友稱為“糖龍”。
形象先放一邊,眾所周知兒童動漫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精準匹配兒童認知特點和傳遞正向價值。不管奶龍做到哪一點都是巨大提升。那麼奶龍做到了嗎?當點開奶龍動畫片第一集,看到奶龍和小七在CF運輸船上激情對射時,你心裡應該有答案了。再加上奶龍動畫裡加上了致死量的“活全家音效”和抖音熱門背景音樂,一集下來得看三集《惡搞之家》才能緩過來。
在奶龍剛剛誕生的前幾年,熱度一直不溫不火,直到有人把奶龍誇張的動作做成表情包後,在短視頻平臺上爆火才有所改善。在2024這個農曆為甲辰龍年的時期,率先走紅的不是傳統的“中國龍”形象,而是一隻來自異星幼龍,名為“奶龍”的物種。
對於抽象表情包的爆火,創作團隊不僅不反對,反而鼓勵去傳播,甚至為了破圈選擇鋪天蓋地的大力宣發,與某遊戲聯動,線下開展奶龍展會,甚至在地鐵上都能看到奶龍的身影。
為了迎合短視頻,奶龍選擇降低視頻質量,搞短平快製作,一集的時長多半在半分鐘左右,長的也不會超過一分鐘,這都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小朋友玩網絡梗。不得不说此做法非常成功,還意外引來了一大批來自天南地北奇怪大叔叔們的關注。
奶龍的過度宣發自然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滿與厭惡,畢竟誰也不想打開手機就看到奶龍,去上班的路上也看到奶龍,甚至坐下班的地鐵看到的還是奶龍。為了抵制它,眾人發起了“反奶龍”風潮,將矛頭對準了喜歡奶龍的觀眾小朋友。
於是,一些標題為“發奶龍的小朋友,你好啊”或者“喜歡奶龍的小朋友,你們好啊”,封面是奧特曼的視頻開始大量出現。“大朋友”們利用同樣深受小孩子喜愛的IP進行視頻二創,當小朋友們點進視頻後,奧特曼們在花海的背景音下先說出了那句經典起手式,隨後進行“阿米諾斯”、“風風光光”等語言的“親切”問候。
這滿滿的惡趣味,不知道小朋友們看了會不會產生心理創傷。
回到開頭,既然奶龍在國內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為什麼到了國外反而流行起來了呢?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國外奶龍的爆火途徑和國內相反。國內的情況是奶龍先在兒童領域爆火,短視頻傳播和各種周邊產品的湧入使它被更多成年人了解,誕生了各種“獵奇”表情包。而國外的情況是先接觸了表情包和周邊,才漸漸開始熟悉奶龍。隨後奶龍官方陸續入住海外平臺,老外才對奶龍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知道了這部動畫的存在。
剛開始奶龍的熱度還不及現在的高,基本都是在求奶龍同款表情包,但老外對這部動畫的評價基本都是正向的。相較於國內,海外平臺放出的奶龍動畫不像國內那般充斥爛梗和網紅音效,更多是主打二十分鐘一集的長劇情動漫,甚至出到了第三季。
看評論,奶龍的整體口碑還不錯,有不少觀眾在評論區表達對奶龍的喜愛。當然就算老外把奶龍也當作meme梗來玩也無所謂,畢竟抽象不分國界。
這麼看來,其實奶龍還是會做正經動漫的,但為什麼在國內奶龍卻要走短視頻路線呢?
首先是受眾環境不同,國外市場對“動畫正片”的接受度高,用戶習慣觀看長視頻,甚至願意為訂閱或周邊付費,國外平臺本身就擁有比較完整的動畫產業鏈,原創團隊如果能拿到投資或簽約,就有空做正經劇集、OVA、甚至長篇。
國內對於“正經動漫”環境比較內卷,頭部資源被大IP(國漫大製作或日本動畫引進)佔據。小團隊做長劇情成本極高,變現難度大。相比之下,用短視頻(抖音、快手、小紅書)反而更容易出圈,積累流量。
奶龍就是使用短視頻出圈獲得大量流量,隨後進行電商合作、表情包授權、線下合作,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反而更符合國內平臺和觀眾的需求,但後果就是對短視頻的依賴程度增加,和以往國漫作品相比,短視頻梗的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官方不再推送相關視頻,就會迅速失去流量。
到如今,官方對於奶龍醜化與抽象化二創的態度轉變挺大,從之前的避而不談,到現在邀請B站奶龍首席“黑子”徐Toso參觀公司以及親自整活跳舞,看起來是順應了現在的網絡環境,但不論奶龍IP是好是壞,被二創夾住是否會導致形象與原創內容大相逕庭?以目前的形式來看,與其發律師函,不如與網友們打成一片更符合現在的情況。
不知道奶龍會不會應驗成龍大哥的預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