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電競社團面臨挑戰與機遇

時間:2025-09-30
來源:18183新聞
责任编辑:夏雨星梦

「我是怎麼當上電競社社長的?說起來非常搞笑。」講台上的男生忍不住憋笑。「當時在任的社長有一天在群裡問,有誰想當社長嗎。我回了個『我想當』,第二天我就成了社長,沒有任何面試和培訓。接著他把一大堆年檢材料扔給我說,你成為社長後需要填下這些,我問他怎麼填。他說,不知道。」聽到這裡,台下哄堂大笑。

這段分享來自上海理工大學的孫詠麟同學,他是校內GM電競社團的社長。如今,上理工GM電競社規模達3000多人,是華東區域頭部的優秀社團,各類遊戲的校園賽事辦得風生水起。但回顧接手社團的日子,孫詠麟腦海中浮現的卻多是這樣的尷尬故事。

現場圍坐著來自全國各地80多位高校電競社團的負責人和骨幹成員,許多人被逗樂了,並非單純覺得好玩,而是「太感同身受了」——幾乎每個學校的電競社團都經歷過瀕臨解散、不受重視、無組織無紀律的階段。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電子競技早就突破了小眾娛樂的範疇。隨著2023年電競項目正式進入亞運會、沙特電競世界杯的舉辦,社會層面對電競的認識愈發深入,頂級賽事也紛紛落地國內。在高校裡,電競遊戲是當之無愧覆蓋人群最廣泛的娛樂活動之一。在有條件開展電競活動的學校裡,電競社也往往是人數最多、最活躍的社團。

然而,有些反直覺的是,大部分高校社在實際運行中困難重重。有的人接手時,電競社已經被取締,不得不從零開始搭建;有學生想參加高校比賽,發現沒有人組織,只能去學校表白牆上找隊友;如今「活動多得排不過來」的社團,也可能因為學長學姐畢業,下一屆沒人接班而陷入僵局……作為高校電競生態的土壤,電競社團的處境既險要又脆弱。

正因如此,卓威——一家電競裝備製造商,在上個月舉辦了「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邀請了全國各區域,電競氛圍相對濃厚的40多所高校的同學,來到北京線下參與活動。現場有A、B兩個區域,除了分兩天開打的卓威高校對抗賽《CS2》和《無畏契約》的年度總決賽,還專門設置了高校社團交流的板塊,讓優秀社團上台分享、交流經驗,甚至請來了資深電競從業者、前職業選手為現場的同學答疑解惑。

這也是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的特別之處。以往的高校電競活動主要聚焦於賽事,即便是全國性的比賽,最多只是選手之間的交流,打完收工,學校與學校之間是對抗的關係。而在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上,各地的學校坐在了一起,共同探討高校電競社團的議題,比如怎麼組織賽事、建校隊、擴大影響力。

卓威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我,從2023年籌備舉辦卓威高校對抗賽以來,他們一直在想辦法讓高校FPS賽事更加公平、專業,通過卓威包廂體系等高標準的環境配置,讓大學生也能體驗到和職業選手同等級別的硬核競技。但在和各地高校社團合作交流時,他們發現問題遠比外界想像得多。

「有時候我們跟前一屆社團合作得很順利,比賽也辦得有模有樣,結果等社團換屆,直接就斷聯了,或者發現新接手的同學完全不會組織比賽,這個區域的賽事就垮掉了,只能重新再培養,這是很頭疼的。」這位負責人說。

「全國有1000多所電競氛圍較好的高校,我們不可能都一對一去對接,所以就想構建電競文化節這麼一個場域。全國的電競社團能在這個平台上交流,聽到別的社團是怎麼做的,意識到『哦原來還可以這樣』,回去之後運用到自己的社團運營上,這樣才能把高校電競的氛圍往上抬一抬。」現場還來了不少社團的指導老師、電競專業的授課老師,活動分享的內容也通過線上會議,向未到場的高校社團負責人直播。

此前BB姬也參與過幾次卓威高校對抗賽的報導(懷化賽點、蘇州賽點),在與當地的高校電競社團交流時,經常得到的反饋是「經費不足」,電競社團辦活動是用愛發電,甚至需要負責人自己貼錢。

但僅此而已嗎?只要有了經費,電競社團就能正常運轉、蒸蒸日上了?在這次的活動上,我見到了更多不同發展階段的電競社團,收穫了一些答案,也由此產生了新的好奇:

除了錢,在學校裡辦電競社團,還需要的是什麼?

### 除了經費,電競社團還需要什麼?

要談論電競社團,首先要有一個電競社團。許多高校連這第一步也沒有跨過去。首先,想在校園裡辦正規社團,不可或缺的是行政背書和指導老師。玩遊戲、組織電競比賽,在一些學校仍然被認為「不適合大規模宣傳」,即便官方層面鬆口,還要指導老師的支持。

活動現場有同學在閒聊時提起,山東某高校有2萬多名學生,曾經一年下來都沒有辦過校內電競賽事,就是因為學校方面不允許。後來學校換了個領導,嘗試放行了電競活動,第一屆比賽單一個項目就有140支隊伍報名。「大家不是對電競不熱情,而是沒有舞台。」

上海理工大學的孫詠麟同學在分享中,也提及了指導老師的重要性。他曾經面臨指導老師離開,社團瀕臨註銷的情況,直到現任指導老師接手,成了社團快速成長的轉折點。新任指導老師不但非常支持電競社的活動,還為社團申請了堆放物料的倉庫,從而讓上理工的電競比賽從線上走到了線下。「指導老師對一個電競社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孫詠麟強調。

在這方面,開設了電競專業的學校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山東體育學院是全國首家設立大學本科電競專業的院校,在校授課的現代體育新興產業學院副院長王哲老師,也同時擔任電競社的指導老師。經過疫情後的重建,山體電競社已經有了承接賽事執行、策劃運營的能力,今年PEL春決在濟南舉行,有19位社團成員就直接參與了輔助賽事落地的工作。

在他看來,芯片技術的突破、政策扶持,乃至《黑神話:悟空》的破圈,都讓一些年齡比較大的領導開始轉變思想,感受到比起傳統的方式,用遊戲電競做文化傳播更讓年輕人喜歡。相對的,參與電競社也能對學生有正面的影響,「現在的學生線上線下都社恐,線上是社交恐怖分子,線下是不說話。其實通過電競社的活動,學生能增強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能力,還能接觸到社會賽事、和合作方打交道,對他們的心智、危機處理能力提升非常大。」

開放的氣息正在蔓延開來。令我有些驚訝的是,許多電競社指導老師,在得知了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後,主動來詢問活動資料、交換聯絡方式,受邀到場的老師也願意接受採訪,宣傳自己學校電競社的進展與瓶頸。

他們有着相似的畫像:年輕有活力,從小接觸遊戲,讀書時可能就是學校裡的電競活動積極分子。當自己走上教師崗位,他們和學生有相當多共同語言,還會一起玩遊戲、看比賽,自然也願意幫助電競社團的發展,希望有更多廠商品牌進入學校做活動。

「有時候外部的社會力量要大於學校本身的力量。」重慶一所高校的指導老師在交流時談到,「我們學校沒有電競專業,也沒有專業的指導,想要社團發展更好,像卓威這樣能提供專業賽事支持的品牌是很關鍵的。」

而對於已經身處社團的同學們,如何組建社團結構、組織有特色的賽事活動,成了會場中的另一個熱門議題。相對成熟的電競社團會設立宣傳部、賽事部、外聯部等多個核心部門,分別負責活動宣傳、賽事執行、合作洽談招商;在社團人員足夠的情況下,還會分遊戲項目將各種職能拆分。走在前面的優秀社團已經用上了數字化的數據庫,便於社團章程、操作規範、賽事案例的歸檔,整體的管理架構已經不亞於一家中型的電競公司。

在第一天的分享環節,清華大學黃鵬熹的講話,給了現場的社團負責人們新的啟發。清華大學圍繞賽事品牌「水木杯」構建了清華CS社群。簡單來說,水木杯是一個每年有超過150位選手、20多支隊伍參加的校內聯賽,從中還衍生出了清華CS的校隊、青訓體系。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同學參賽,水木杯組委會設計了「積分帽」制度,賦予不同水平段位的選手對應的積分數,而參賽隊伍有組隊的積分上限,「假設積分帽設限是25分,你隊伍裡有兩個厲害的,占了20分,你就不能再有B+以上的哥們了,你就得搞幾個C+哥們,搞一點D哥們進來組成隊伍,這樣每個隊伍的實力就會比較接近一些。」

聯賽開打後,水木杯有着完備的籌備方案和推進步驟,組委會也會想法子給到選手們足夠的情緒價值,比如每個分段都會評選MVP,給予獎勵;比賽會配備解說,錄像也上傳到了比賽B站官號,「打遊戲的都想聽聽解說是怎麼吹自己的嘛。」由此,水木杯產生了極大的黏性。連年參賽的選手,真的能在比賽中提水平分段,成為青訓校隊的儲備,出去比賽為校爭光。

水木杯的成功舉辦,不僅讓清華大學的CS氛圍持續走高,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團文化傳承的問題——這也是絕大部分高校電競社團要解決的:一代社長帶的班子最多維持兩三年,而一個社團能不能保持生命力,極大依賴於下一代人的興趣、個人能力和責任心。

對此,在討論中,一些經驗豐富的社團也給出了應對方案。比如一個電競社12位骨幹,在選拔時,設置6位22屆6位23屆,這樣每次換屆只換6個人,保證一直有前輩可以帶新人;在單個學校人數不多的校區,可以多個學校的電競社合作,找到值得培養的接班人後,幾個社長一起教新人。

雖然目前大家都在摸索階段,但電競社團的「斷代」問題能被看到,攤在台面上聊,已經是一種進步。主辦方卓威想搭建的是一個高校電競人共同專注熱愛的舞臺,真正幫到各地電競社團,往更專業、硬核的方向努力——卓威在邀請全國高校電競社社長的同時,也通知他們帶著接班人、更年輕的社團骨幹來參加活動,讓大家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單兵作戰;他們將去年小型交流會上,優秀電競社團們分享的內容、PPT整理成冊,公益性地發放給現場的同學、老師,希望其中寶貴的經驗能夠帶來靈感。

「電競本身就是年輕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的媒介。好不容易有火種起來,怎麼能讓它滅了呢?」卓威市場部負責人說。

### 賽事的熱血與激情

相比「幕後」,「台前」的比賽往往更加熱血、激烈、殘酷。為了贏而戰的選手們,自然是高校電競社團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的現場,就有四支學生隊伍向高校年度總冠軍的頭銜發起衝擊。

要走到這個舞臺並不容易。本次卓威高校對抗賽覆蓋全國各地23個省份、39座城市,共計295所高校、1016支戰隊、5079名選手報名參賽。來到決賽的雙方隊伍都經歷了區域海選,分區對決,大大小小的比賽打了近20場,從海選算起,組隊時間跨度也接近半年。

最終,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歲半家族戰隊和成都大學的Aqua戰隊,分別奪得了2025卓威高校對抗賽CS2和無畏契約項目的冠軍。

興奮之餘,冠軍隊伍都對這次比賽的專業性印象深刻。現場統一配備了卓威600Hz的顯示器,還有適應各種手型需求的滑鼠、滑鼠墊供選手挑選,專門搭建的比賽區域對標卓威包廂精品店的配置,達到了職業比賽的水準。

「我之前也用過高刷顯示器,以為600Hz體感上區別不大,但這次用了卓威的確實不一樣,讓我能在屏幕上敏銳地捕捉到關鍵信息,打出一些比較極限的操作。」Aqua戰隊的隊長Ch1ka(蔣菥禹)說。

Ch1ka曾經為了打職業休學半年,因此積累了許多線下比賽的經驗,他特別稱讚了現場的隔音配置,「在使用入耳式耳機時,外面還加了隔音耳罩,我覺得這一點對我的發揮是最重要的。狙擊手在架槍的時候,如果外界嘈雜的聲音太多的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剛我們在熱身賽的時候,我覺得燈光有一點晃眼睛,工作人員馬上做了調整,這方面很專業,感覺自己很被重視。」

為了讓選手們更好進入備賽狀態,卓威還在開賽前一天,舉行了卓威包廂「廂長訓練營」的活動,邀請了前TYLOO CS職業選手259和無畏契約前女隊選手的荔枝,為參賽隊伍指導訓練,提供職業視角的乾貨技巧。

雖然一下午的活動,很難根本上改變隊伍水平,但有知名選手坐鎮,依然讓同學們覺得受益匪淺,「259是貼紙選手啊!國內最有威望的。」

與選手們的交流相處,也讓259發出感慨:「我以前也是從草根隊伍起步的,挺有感觸。可以感覺到雙方戰隊就真的是很想贏,就把畢生所學會的、平時訓練的東西全都掏出來了。我甚至能夠觀察到他們的面部表情、情緒的變化,看到一方失利,我也想要和他們聊聊,安慰安慰,因為我一路走過來,也並非那麼順利。如果未來有機會的話,我都會盡力地去幫助他們,無論是從遊戲內還是從遊戲外。」

他認為,卓威這樣願意持續支持、舉辦高校賽的廠商,給整個生態帶來巨大的能量:「只要賽事多了,玩的人就會多,大家的熱情都會投入進來。競技遊戲,不單單是這次贏的人會繼續玩,輸的人也會繼續玩。因為他求勝。求勝了就會更加努力,這就是競技遊戲的魅力,這就是為什麼我這麼熱愛電子競技的原因。」

純粹的熱愛,是高校電競社團得以在蠻荒時代存活,又隨時代浪潮快速崛起,最直接簡單的理由。而卓威高校電競文化節正在讓這份熱愛,以更長期、專注的方式燃燒得旺一些,也久一些。

事實上,無論對於學生電競選手,還是電競社團的管理者,參與高校電競注定是人生中一段並不長的旅程——短則一兩年、最長三四年,他們就要離開社團、學校,面臨就業或者深造的壓力。進入社會後,其中一些人可能會繼續從事電競相關的工作,但大部分人只是把這段經歷收進回憶,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青春歲月的注腳。

那麼,高校電競的意義是什麼?或許答案也在題面上:當我們有一天回望自己的生活,其實很少有機會,在沒有太多負擔和雜念的情況下,為一個不那麼功利的夢想專注努力、拼盡全力、肆意揮灑。去追尋最接近競技精神聖杯的時刻吧,正如活動現場隨處可見的標語「Focus to Win」所想表達的那樣。

站在高校電競發展的十字路口,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迷茫,但至少在走出會場的那一刻,大家相信未來是會更好的。

山東體育學院現代體育新興產業學院副院長王哲老師,正在向省內的其他學校建議,支持設立電競社,還可以在各個學校裡固定1~2位負責電競社團的指導老師,「學生一茬一茬換,萬一沒有人接,電競社的活動就斷了,但一位老師在5、6年甚至10年裡都不太會動,他可以幫著社長去選拔新人,讓電競社長期健康運行下去。」

上海理工大學的孫詠麟即將從電競社「退休」,他會把舞臺交給下一屆同學。他特意提到自己很喜歡的一個遊戲道具,《金鏟鏟之戰》裡的「冠冕」。

它的介紹中有一個含義是「贏下每一場戰鬥的決心」。「我認為每一個在電子競技中工作的同學,哪怕只是觀眾、參與者,他都值得被冠冕,被冠冕之後,遊戲裡的效果是+1人口,現實裡就代表你遇到了新的朋友、新的合作夥伴,慢慢地我們就像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拿到年度總冠軍後,Ch1ka接下來的目標是組建一支真正自己的戰隊。對於年紀稍大的他來說,這似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決定,但為此他拒絕過職業戰隊的邀約,只為踏上不讓自己後悔的路:「我想靠自己的力量帶一支隊伍往前沖,不管沖得多遠,到什麼地步。即便中途誰堅持不了了,要退出了,我們得找新鮮血液了。但是大家最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至少自己真的做了些事情,在一條路上走了很遠了,這些年沒有浪費。我覺得這個最重要。」

免責聲明:文中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18183新遊發布此文僅為傳遞信息,不代表18183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