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ther》:直面死亡的校園恐怖推理動畫
【 如果要我向大家推薦一些推理神番,我一定會說去看《死亡筆記》吧。但若問我第一部看過的高分推理動畫是哪一部,那我會告訴你那是我接觸的第一部推理動畫——《Another》。
記得當時是在國中暑假時第一次接觸這部動畫,剛踏入二次元世界的我首次意識到原來真的有一部動畫能在炎熱的夏天讓觀眾感到背脊發涼。雖然以今日的眼光再回頭看這部動畫,它確實有不少缺點,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一部佳作的地位。
那麼今天要向大家推薦的動畫是由綾辻行人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以三年三班“每月一死”的怪談為核心,描繪了學生們在無形詛咒下掙扎求生的群像悲劇——《Another》。
個人第一觀感:氣氛調度非常到位、懸疑節奏緊湊,但血腥場面較多,對心理承受力有限的觀眾需謹慎。總體推薦給懸疑、恐怖愛好者,以及喜歡日式推理和人性議題的觀眾。
優點:敘事節奏緊湊、伏筆細膩、影音調度一流,將“死亡否認”社會議題與校園怪談完美結合。
缺點:血腥畫面直白,部分角色刻畫略顯單薄,占比少的角色易使觀眾錯失情感連結。而且內容尺度过大且作品表達的核心思想並不明朗,建議18歲以上及心智成熟有主觀意識的人觀看。
《Another》通過“多出來的那個人”詛咒,讓觀眾隨著轉學生視角體驗“看見死亡卻被迫裝作看不見”的殘酷。作品的真正內核不是誰死得最慘,而是“面對失去時該如何選擇:逃避或承擔”。如果你願意在恐怖包裹下思考人性,《Another》值得一看。
主要配音陣容包括阿部敦(飾演櫻木恒一)、高森奈津美(飾演見崎鳴)、前野智昭(飾演勅使河原直哉)、水樹奈奈(飾演赤澤泉美)等。動畫延續P.A.WORKS一貫的高精細作畫風格,將明亮的校園日常與突如其來的血腥瞬間形成鮮明對比,突顯“日常與非日常”的撕裂感。
配樂方面,大量運用弦樂和環境噪音,營造出令人窒息的緊張氛圍,其中“靜→爆”的節奏尤為突出:在平靜的長鏡頭之後,突然進入高強度死亡場面,帶來生理級的驚嚇體驗。
導演水島努擅長節奏和敘事掌控,代表作如《少女與戰車》《SHIROBAKO》都以群像戲與細節描寫而受到關注。《Another》是他少數涉足純粹恐怖題材的作品。以往擅長在歡樂題材中融入社會批判的他,這次反而通過大面積“真空留白”製造恐懼,激發觀眾自行想像。
系列構成與劇本由馮光原(沖方丁)擔綱,他本身也是推理和科幻作家,邏輯嚴密、語言高度凝縮,讓角色對話既含信息又保有懸念。兩人合作,將原著中的內心獨白轉化為富有暗示性的鏡頭表達,如“空出的一整張課桌”“全班齊喊名字卻對著空氣”等,增強視覺衝擊力。
原著小說《Another》初刊於2009年,是綾辻行人除“館系列”外的獨立長篇,結合校園怪談外殼實則探討“生死邊界緣何被主動抹消”。小說以恐怖外衣實際反映普遍逃避責任、拒絕承認死亡的社會心理——面對失去時,因不願接受現實,往往以“讓他繼續活著”的心理自欺,最終釀成更大悲劇。作者同時影射日本戰後“集體遺忘”現象,指出選擇忽視歷史,終將遭遇歷史反噬。
動畫主線是關於“1972年一樁死亡,26年後發生了詛咒,還要找到‘多出來的那個人’”,展開。櫻木恒一是“局外人”,慢慢和觀眾一起揭開謎團。見崎鳴戴著眼罩、說話方式冷淡,一直讓人猜她是不是幽靈。
配音方面,高森奈津美的聲音很冷,演得很到位;阿部敦表現出恒一從好奇到害怕、再到決心的情緒變化。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是:逃避死亡會有更大的不幸,只有直面失去、願意承認傷痛,才能止住血。
內容其實就是“存在抹消”、“大家集體忘掉”,全班一起裝死去的同學還在,這像社會面對災難選擇逃避。“替身”機制,就是維持表面完整必須有個“多出來的死者”,其實是“否認現實”的邏輯結果。作品裡用月度死亡人數把成本表現出來:逃避一次=出一次血。鏡頭上,點名時的空椅子、多餘的課桌、不在名單上的學生,這些都是“看不見”事實的提示。
恒一在第一集中被引導去地下病房見母親,同時聽到走廊盡頭的心電圖停跳,詮釋了個人對“失去”概念的啟蒙。櫻木恒一的身世特殊,父母分居、母親病重,使他對“死”有先天敏感,但仍憑理性試圖解釋一切。他不斷提問、收集信息,推動劇情一層層揭開。
見崎鳴作為真相目擊者,因姨母死亡而對“消失”極度冷感。她戴的義眼象徵能夠看見真相但選擇沉默;她協助恒一,是因為在他身上發現了“尚未絕望”的火苗。
勅使河原直哉性格衝動,為了阻止死亡連鎖反應,曾多次提出極端舉措如“乾脆殺掉可疑者”。他的決定在合宿篇成為引發學生自相殘殺的導火索。
赤澤泉美負責班級對策,壓抑恐懼、承擔過度責任。班主任自殺後她背負巨大心理重擔,最終因為閃電擊碎玻璃身亡,象徵“控制力的崩潰”。
千曳老師是唯一的成年調查者,因十五年前幸存而背負負疚,他留下的大量筆記和錄音為後來者提供線索,也提醒觀眾:成年人並非絕對庇護。
這些人物之間的“選擇—後果”鏈條表明,詛咒不僅僅是超自然產物,更是人行動激化的惡性循環:否認——恐懼——自保——失控——更大否認。合宿篇集體互殺的高潮,展現了恐懼最終轉化為暴力。
歸結來說,《Another》的核心在於:在死亡教育缺位的社會裡,逃避最終會導向災難。導演用現實主義的空間設計(普通校園、郊外旅社)與突如其來的死亡場景交錯,對比突顯“悲劇可發生於任何日常角落”。
恒一在最後親手結束姨母生命的選擇,冷峻地給出答案:直面死亡、承擔責任,才是唯一的出口。】